WFU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你知道你為什麼會賴床嗎?」能答得出來的人真的不多,你以為是「昨晚熬夜太晚」這樣而已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 曾秉濤 精神專科醫師


一個讓你將來更好賴床的好理由



我們前面提到過「什麼是惺忪狀態」,接下來,我們就要了解惺忪狀態這種這麼不方便的東西,為什麼還會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以及它是怎麼來的。

當我們確實了解惺忪狀態的真正原因之後,主張「賴床有理,賴床無罪」才能更心安理得!





為什麼會有惺忪狀態,它是怎麼來的?


在演化學的觀點來說,惺忪狀態是一個違反演化的現象。

試想,當人類睡到一半,獅子老虎等掠食性動物來襲,結果人類還在睡眼惺忪,理論上早就被吃光光了。但事實上,人類終究還是活下來了,為什麼?





雖然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但學者們目前認為:惺忪狀態很有可能是因為人類腦部過於複雜,所以從睡眠到清醒的過程必須用循序漸進且和緩的方式進行,避免因為過度快速的重開機而導致腦部構造受損。


有什麼證據證明,人腦的複雜,需要透過惺忪狀態來緩慢重開機呢?


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幾個方向來討論:(1) 生理學方面,(2) 腦波研究,以及(3) 腦部影像學研究。


(1) 生理如何影響你的睡眠裡?


從生理學來說,在正常情況下,人類要從睡眠狀態轉換成清醒狀態,需要等腦內的睡眠債清除完畢 (adenosine,也就是前面文章提到,咖啡因主要干擾作用的物質)。

因此有學者認為,惺忪狀態可能是來自於「人類從剛睡醒到完全清醒時,需要花時間將最後殘餘睡眠債清除完畢的這段過渡期」,這樣的假說可以透過部分研究獲得間接的證實:睡眠債這個物質在經過睡眠剝奪 (sleep deprivation,就是用各種方式強迫受試者不准睡覺) 之後,會大幅度增加;同樣地,受試者經過睡眠剝奪,接著讓受試者進行睡眠之後,產生的惺忪狀態會更明顯且持久。此外,睡眠債與惺忪狀態之間的假說也可以從咖啡的研究獲得證據支持,前面文章提過,咖啡因提神的作用來自於對抗睡眠債的作用,而受試者一睡醒就立刻喝咖啡可以明顯改善惺忪狀態,更加支持睡眠債與惺忪狀態之間的關係。

另一方面,人類的核心體溫與腦下垂體分泌之皮質醇 (cortisol,又翻譯成可體松) 也有可能與惺忪狀態有關,研究發現受試者剛睡醒時的嗜睡程度與受試者的體溫和皮質醇有時間上的關係。


(2) 腦波研究的證據


在腦波的研究也支持我們臨床觀察到的現象:惺忪狀態的確是一個明顯與清醒或睡眠完全不同的狀態。

研究發現,剛睡醒時的腦波明顯充滿著許多慢波,這和清醒時的腦波不同 (正常健康人清醒時的腦波是以快波為主),而且研究發現,人類從睡眠期間轉變成清醒時,腦波也不是突然變化,而是出現一個循序漸進的變化;另一方面,睡眠剝奪接著讓受試者睡眠之後,受試者醒過來之後的清醒腦波也會顯著減少,這部分的發現也與前面提到睡眠剝奪會讓惺忪狀態更明顯與持久有異曲同工之妙。


(3) 腦部功能影像學的發現


透過特殊的腦部造影研究 (PET,正子造影),我們發現受試者剛睡醒時的腦部血流量與速度都顯著比入睡前減少,甚至這個變化可以維持達到30分鐘之久, 而且這個變化情形,在腦部不同部位也有不同時程:在一些維持基本生命功能處 (例如腦幹) 腦部血流的回復速度就比較快,而掌管認知功能的地方 (例如前額葉) 腦部血流的回復速度就較慢,可達5-30分鐘,因此部分學者認為人類剛睡醒時到完全回復清醒狀態所需的時間差,有可能取決於腦部血管流量與流速恢復的速度。另一方面,功能性核磁共振 (functional MRI) 也發現,剛睡醒的腦部連結和睡眠中的情形很類似,包括感覺與運動系統之間的聯繫降低等現象。





結論


所以從上面三方面的證據來看,或許我們可以理解惺忪狀態並不單純只是一個很不方便的現象,更有可能是保護我們複雜的腦部,避免因為過快的重開機而受損!


本文摘要自睡眠醫學最高等級期刊:睡眠醫學回顧 (Sleep Medicine Review) 2017年最新文章:Waking up is the hardest thing I do all day: Sleep inertia and sleep drunkennes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27692973

Adapt icon by Iconic, Abdul Wahhab from Noun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