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一個好班表,讓你睡得好,工作賺飽飽,老闆撿到寶!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 曾秉濤 精神專科醫師


這是在做夢還是現實中?



我們前面提到輪班如果能顧及三大因素,那麼輪班員工的睡眠狀況與工作品質就有機會達到最完美的平衡:

(1) 雇員生理時鐘的日夜規律性 (circadian effects)

(2) 連續工作時間的長短 (從反方向來說,也就是睡眠的機會大小)

(3) 上下班時間的一致性 (也就是是否維持24小時的總週期)

那麼輪班制度該如何安排才能符合上面這三大因素呢?


先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2015年有一篇專門針對短周期輪班制度的回顧性文獻出現在社會大眾的面前,這篇回顧性文獻告訴我們,短周期輪班制雇員的睡眠品質與工作表現的確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各種發現一樣,包括每日上班與下班時間都在變換的雇員、或每日工作時間與前述日夜週期低點 (circadian nadir,也就是人一天中體溫最低也最嗜睡的時間點,大約在每天的凌晨4-6點)重疊者,都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工作/休息比過高者 (也就是上班時間比休息時間高許多的人),也會顯著更嗜睡與疲憊,進而影響工作表現。

有趣的是,輪班雇員的休息(睡眠)時間是否有涵蓋前述的清醒維持期 (wake maintenance zone,也就是每天最不容易想睡與體溫最高的時間,大約在每晚的6-10點) 並不是雇員睡眠品質的決定性因素。這很有可能是因為輪班工作累積的睡眠壓力 (或稱睡眠債) 足夠克服清醒維持期 (wake maintenance zone)對睡眠的阻礙,而讓雇員順利睡著。


輪班時間如何分配最完美呢


直接講結論,根據2015年這篇研究,四小時上班/八小時休息 (4 hours-on/8 hours-off)的工時似乎比六小時上班/六小時休息 (6 hours-on/6 hours-off)或八小時上班/八小時休息 (8 hours-on/8 hours-off) 的工時來得更好:無論是嗜睡,工作表現,或雇員的睡眠品質都有較好的結果。





當然,前面這個研究的結論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考慮進去:為了維持工作持續而需要增加的僱員人數以及每天交接班的次數也會因為這種輪班制度而跟著上升,如前文所述,每增加一次交接班次數,犯錯的機會就會上升。因此還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是否還有其他會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呢


在傳統輪班工作的研究中,我們也發現除了值班時間的長短之外,上下班時間的變化也是決定雇員睡眠品質的重要因素,哪怕是你只稍微延後或提早一點點雇員的上下班時間。例如提早雇員上班時間一小時,就會顯著影響雇員的睡眠品質!因此密切監督員工的上下班時間,避免提早上班與延後下班,都對雇員的睡眠品質與工作效能有顯著幫助!


結論


總結全部研究的結論:目前廣為使用的輪班制度中,做四小時/休八小時是2015年這篇研究收錄之短周期輪班制中最能達到「雇員睡眠品質」與「工作效率」平衡的工時,然而因為各種工作的特性,這樣的工時並不能適用在所有的工作型態,因此下面的幾項建議也可以幫助其他種工時的工作達到完美平衡:

(1) 休息時間/工作時間的比例越高 (也就是休息時間比工作時間多者) 雇員睡眠品質越好

(2) 嚴格控制雇員的上下班時間,避免提早上班或延後下班時間

(3) 維持雇員的每日工/休週期都是24小時,也會提高雇員的睡眠狀況。


本文摘要與翻譯自Scandinavian Journal of Work, Environment & Health期刊近年重大回顧性文獻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leep, sleepiness, 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limited wake shift work schedule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2610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