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什麼樣的工作排班讓你工作時精神飽滿?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 曾秉濤 精神專科醫師


眾所期待的完美班表長什麼樣子?



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輪班員工的上班時間長短員工交接班的次數都會影響工作品質,那麼究竟該如何取得平衡才是最完美的做法呢?

今年有一篇專門探討各種輪班制度對於睡眠品質/工作效率/嗜睡問題情形的影響程度的文章,在文章中這些問題都有特別提出來討論,就讓我們來看看,專家經過研究之後發現了些什麼吧?





短週期輪班制度


為了解決雇員輪班工時/交接班次數的平衡點,有許多不同的輪班方式被「發明」出來,除了傳統的三班制 (8 hours-on/16 hours-off)之外,還有做6小時休6小時 (6 hours-on/6 hours-off)或做4小時休8小時 (4 hours-on/8 hours-off)然後一天輪值兩班,也有做8小時休8小時 (8 hours-on/8 hours-off)這種不以24小時為輪迴的不規則輪班法,這種一天會有機會休息兩次或以上的排班法,被稱之為短周期輪班制 (limited wake shift work)。

這種類型的輪班制度優點在最小化連續上班的時間,提高雇員在每輪工作回合之間休息的機會,而且讓輪班雇員有機會在晚上的時間能睡覺,解決了前文提到夜班工作人員錯誤率升高,工作時嗜睡,與工作效能下降的問題。聽起來短周期輪班制相當美好…


魚和熊掌可以同時得到嗎?


理論上短周期輪班制度相當美好,但現實層面,這種輪班制度真的都沒有任何問題嗎?真的能確實提高輪班雇員的工作效能以及降低錯誤率嗎?或者在這麼多種短周期輪班制度中,哪一種的時間分配最能達到「雇員健康/工作效能」的平衡呢?


影響輪班雇員嗜睡問題與工作效能三大因素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確認幾個目前已經廣為人知的共識,也就是目前大家所知主要影響輪班雇員嗜睡問題與工作效能的三大因素:

(1) 雇員生理時鐘的日夜規律性 (circadian effects)

(2) 連續工作時間的長短 (從反方向來說,也就是睡眠的機會大小)

(3) 上下班時間的一致性 (也就是是否維持24小時的總週期)。

關於(1) 雇員生理時鐘的日夜規律性 (circadian effects) 影響雇員嗜睡問題與工作效能的原因來自於:過去的研究認為,人類在每天早上的前半段是最容易嗜睡與工作效能最低的時段,稱之為日夜週期低點 (circadian nadir),另一方面,在每天傍晚時分是最不容易入睡的時間,稱之為清醒維持期 (wake maintenance zone),因此輪班時若跨過這兩段時間,將會有不同的結果。

至於 (2) 連續工作時間的長短 (從反方向來說,也就是睡眠的機會大小) 如何影響雇員嗜睡問題與工作效能,我想就不用多談了,大家很容易就可以理解了。

特別的是(3) 上下班時間的一致性 (也就是是否維持24小時的總週期),目前研究發現,若雇員的上下班時間每個周期都會隨之變換,雇員的睡眠周期與生理時鐘也必須跟著變換,這就導致該雇員必須時時刻刻都在調整生理時鐘,勢必造成雇員的睡眠品質下降。

因此一個良好的輪班時間勢必要克服上面三個因素,才能讓員工達到睡眠與工作品質兼顧!


本文摘要與翻譯自Scandinavian Journal of Work, Environment & Health期刊近年重大回顧性文獻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leep, sleepiness, 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limited wake shift work schedule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2610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