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 曾秉濤 精神專科醫師
一個讓你在老闆面前光明正大小睡的好理由!
在討論小睡對於工作的影響之前,讓我們來做個情境題:
今天你接到一個很重要的案子,老闆限定你今天下班之前交出報告,可是你昨天晚上因為種種原因而睡眠不足,現在睡意正濃……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效率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在這種情況,你該選擇「強灌兩大罐咖啡,硬著頭皮撐下去做」,還是選擇「先小睡一番,精神好一點再起來做」?
選前面選項的朋友,是否有遭遇過「因為精神不濟,而釀出差錯」的情況?而選擇後面選項的朋友,有無經歷過「小睡一番,結果醒來時頭暈腦脹,精神更不集中,結果那天就毀了」的窘境呢?
事實上,這個問題一定困擾過很多人,而這些「因為精神不濟,而釀出差錯」或「小睡一番,結果醒來時頭暈腦脹,精神更不集中,結果那天就毀了」的後果一定很多人也經歷過,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抉擇才是呢?
人體在睡眠不足時會產生所謂的睡眠債 (sleep debt,請見前文),過多的睡眠債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與認知功能 (包括記憶力與思考能力等),因此人類自然而然演化出一套行為模式來克服這個睡眠債:也就是小睡 (nap),和一般人所說的午睡並不完全相同,小睡並不限於下午。
小睡固然是有它的好處,然而,小睡這個行為在全世界尚未成為一個舉世皆然的標準動作,是因為小睡不見得完全都有好處,甚至小睡帶來的效益也隨它的時間而不一定,例如上班日子小睡和周末小睡,每周小睡一天和每周小睡每一天,其意義就完全不同!
俗話說,醜話說在前,所以我們先來說說小睡對工作的負面影響。
大家應該有經驗,小睡一番後有時候會出現一種影響工作效率的負面狀態:惺忪狀態 (sleep inertia),關於惺忪狀態的詳細介紹在前面幾篇文章已經有所著墨,簡單來說,就是人剛從睡眠轉換到清醒之間的這段過渡期,這段間內無論是腦波或是腦血管等生理狀態,或是腦內的adenosine等物質都處在過度狀態,因此人類會因此感到思考遲緩或意識不清晰,進而影響工作效率!一般來說,惺忪狀態大約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之久,會依照個案本身的情況而有變化,包括前幾晚是否有睡眠不足/睡眠剝奪,是否在熟睡期醒來,本身睡眠債累積程度等,都會影響惺忪狀態的長短。
此外,小睡還有另外一層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的原因:也就是可能會干擾部分患者的夜間正常睡眠,包括失眠患者或夜貓子睡眠模式的個案,我們發現到,無論是下午或晚上,只要小睡時間過長,都會明顯影響到夜間睡眠的質與量。因此對於失眠患者或夜貓子睡眠模式的個案,臨床上都會限制該個案的日間小睡時間,減少對夜間睡眠的影響。至於一般健康民眾小睡對夜間睡眠的影響,目前的研究並沒有定論,不過基本上來說,若小睡時間短暫 (平均少於30分鐘) 並且侷限在下午 (12:00-18:00之間,而非傍晚或晚上),並不會影響健康的年輕人;然而,這些研究在老年人的部分,就出現正反兩方的結果。
近幾年開始,隨著工作型態的變化與民眾對於睡眠品質/工作效率之間關係的認識,漸漸開始有公司同意員工在工作場所與工作時段中短暫小睡。透過小睡,某些特殊性質的工作也從小睡中獲得明顯好處,包括交通運輸業者,輪值夜班員工。舉例來說,有些雇員因為工作時段或是地點的關係,平時工作時就無法接觸到陽光,根據統計,這些雇員平時的睡眠品質和工作時的嗜睡程度都會明顯比有接觸到陽光的僱員糟糕許多,而小睡一番 (頻率:每周五次) 可以明顯的改善這些沒有接觸到陽光雇員的睡眠品質和嗜睡程度!
然而,也不是每篇研究都同意小睡能夠改善夜班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2015年有篇針對長年輪值夜班護理人員的研究發現,讓這些長年大夜班的護理人員在中間小睡一番後,對於受試者的疲憊感或是專注力並沒有顯著改善。看起來小睡對於工作效率的效果仍有爭議,因此有另外一派學者嘗試尋找另外一套方法可以更加提高小睡效果的策略:那就是「在短暫20分鐘的小睡後,給予雇員明亮的光照 (因為是夜班,所以這個光照是來自日光燈等人工光源,而非太陽光)」,研究證明,這招可以顯著減少受試者的嗜睡程度!
因此「小睡」這個行為對於工作效率的影響事實上是一體的兩面,運用得好,可以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但是運用不當,反而會讓員工工作效率低下!
本文摘要與翻譯自睡眠醫學最頂級期刊(Sleep Medicine Review) 2017年最新的回顧性文獻
Napping: A public health issue. From epidemiological to laboratory studie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27751677
Adapt icon by Uyen, Hadi Davodpour, andriwidodo from Noun Project
今天你接到一個很重要的案子,老闆限定你今天下班之前交出報告,可是你昨天晚上因為種種原因而睡眠不足,現在睡意正濃……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效率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在這種情況,你該選擇「強灌兩大罐咖啡,硬著頭皮撐下去做」,還是選擇「先小睡一番,精神好一點再起來做」?
選前面選項的朋友,是否有遭遇過「因為精神不濟,而釀出差錯」的情況?而選擇後面選項的朋友,有無經歷過「小睡一番,結果醒來時頭暈腦脹,精神更不集中,結果那天就毀了」的窘境呢?
事實上,這個問題一定困擾過很多人,而這些「因為精神不濟,而釀出差錯」或「小睡一番,結果醒來時頭暈腦脹,精神更不集中,結果那天就毀了」的後果一定很多人也經歷過,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抉擇才是呢?
小睡對工作的影響
人體在睡眠不足時會產生所謂的睡眠債 (sleep debt,請見前文),過多的睡眠債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與認知功能 (包括記憶力與思考能力等),因此人類自然而然演化出一套行為模式來克服這個睡眠債:也就是小睡 (nap),和一般人所說的午睡並不完全相同,小睡並不限於下午。
小睡固然是有它的好處,然而,小睡這個行為在全世界尚未成為一個舉世皆然的標準動作,是因為小睡不見得完全都有好處,甚至小睡帶來的效益也隨它的時間而不一定,例如上班日子小睡和周末小睡,每周小睡一天和每周小睡每一天,其意義就完全不同!
小睡對工作的負面影響
俗話說,醜話說在前,所以我們先來說說小睡對工作的負面影響。
大家應該有經驗,小睡一番後有時候會出現一種影響工作效率的負面狀態:惺忪狀態 (sleep inertia),關於惺忪狀態的詳細介紹在前面幾篇文章已經有所著墨,簡單來說,就是人剛從睡眠轉換到清醒之間的這段過渡期,這段間內無論是腦波或是腦血管等生理狀態,或是腦內的adenosine等物質都處在過度狀態,因此人類會因此感到思考遲緩或意識不清晰,進而影響工作效率!一般來說,惺忪狀態大約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之久,會依照個案本身的情況而有變化,包括前幾晚是否有睡眠不足/睡眠剝奪,是否在熟睡期醒來,本身睡眠債累積程度等,都會影響惺忪狀態的長短。
此外,小睡還有另外一層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的原因:也就是可能會干擾部分患者的夜間正常睡眠,包括失眠患者或夜貓子睡眠模式的個案,我們發現到,無論是下午或晚上,只要小睡時間過長,都會明顯影響到夜間睡眠的質與量。因此對於失眠患者或夜貓子睡眠模式的個案,臨床上都會限制該個案的日間小睡時間,減少對夜間睡眠的影響。至於一般健康民眾小睡對夜間睡眠的影響,目前的研究並沒有定論,不過基本上來說,若小睡時間短暫 (平均少於30分鐘) 並且侷限在下午 (12:00-18:00之間,而非傍晚或晚上),並不會影響健康的年輕人;然而,這些研究在老年人的部分,就出現正反兩方的結果。
小睡對工作的正面好處
近幾年開始,隨著工作型態的變化與民眾對於睡眠品質/工作效率之間關係的認識,漸漸開始有公司同意員工在工作場所與工作時段中短暫小睡。透過小睡,某些特殊性質的工作也從小睡中獲得明顯好處,包括交通運輸業者,輪值夜班員工。舉例來說,有些雇員因為工作時段或是地點的關係,平時工作時就無法接觸到陽光,根據統計,這些雇員平時的睡眠品質和工作時的嗜睡程度都會明顯比有接觸到陽光的僱員糟糕許多,而小睡一番 (頻率:每周五次) 可以明顯的改善這些沒有接觸到陽光雇員的睡眠品質和嗜睡程度!
然而,也不是每篇研究都同意小睡能夠改善夜班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2015年有篇針對長年輪值夜班護理人員的研究發現,讓這些長年大夜班的護理人員在中間小睡一番後,對於受試者的疲憊感或是專注力並沒有顯著改善。看起來小睡對於工作效率的效果仍有爭議,因此有另外一派學者嘗試尋找另外一套方法可以更加提高小睡效果的策略:那就是「在短暫20分鐘的小睡後,給予雇員明亮的光照 (因為是夜班,所以這個光照是來自日光燈等人工光源,而非太陽光)」,研究證明,這招可以顯著減少受試者的嗜睡程度!
因此「小睡」這個行為對於工作效率的影響事實上是一體的兩面,運用得好,可以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但是運用不當,反而會讓員工工作效率低下!
本文摘要與翻譯自睡眠醫學最頂級期刊(Sleep Medicine Review) 2017年最新的回顧性文獻
Napping: A public health issue. From epidemiological to laboratory studie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27751677
Adapt icon by Uyen, Hadi Davodpour, andriwidodo from Noun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