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 精專 曾秉濤 醫師
在耳鳴門診中,有半數的患者會罹患失眠,大多抱怨自從罹患耳鳴後,每到睡前、夜闌人靜時,耳鳴會變得比較白天還要大聲,有人會嘗試戴上耳機或打開手機喇叭聽音樂,設法用背景音量去蓋過耳鳴,即便如此,還是會去注意它,難以入眠;即便入眠,也很容易醒來,根本無法熟睡,白天頭昏腦脹,焦躁不安。但特別的是,連續大約兩三週的失眠後,會在某一日,因為太過疲憊,出現「崩潰式嗜睡」,一躺床就睡著了;醒來後,全身清爽,耳鳴變小聲了;但過來,又開始失眠,兩三週又再次熟睡…就這樣,重複上述的劇碼。
患者會因為耳膜上有耳垢黏住 (圈圈),引起耳鳴,繼而失眠
這種源起於耳鳴的失眠循環,稱之為「耳鳴性睡眠障礙」,跟耳鳴本身所引起的代償性腦部過度活化症有關。在自然環境中,背景音量大約是20~30聽覺分貝(dBHL),人體習以為常,稱之為基礎聽覺。一旦外耳、中耳或內耳出現障礙,影響到基礎聽覺時,人體會自動啟動內耳、腦幹或大腦的代償機制,強化原本應該接收到的聲音訊息。內耳過度活化,干擾聽覺系統,產生耳鳴;大腦過度活化,干擾邊緣系統,產生焦慮、情緒不良;腦幹過度活化,干擾睡眠中樞,導致失眠。
此病治療,會先給予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最常見的就是苯重氮基鹽類藥物,降低大腦與腦幹活性,減輕焦慮與改善失眠,最好能搭配正念減壓。接著,服用血清素類的藥物,調整大腦活性,改善情緒,需注意的是,不當服用這類藥物,反而會使大腦更加活化,加重耳鳴。目前有愈來愈多的實證顯示,服用高濃度三號Omega酸會有幫助。
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出造成耳鳴的病因,例如外耳道炎、中耳炎、耳蝸炎…,加以治療,才是治本之道,盲目加重安眠或情緒調節藥物只能治標,曾經有患者在醫師移除黏在耳膜上的耳垢後,耳鳴消失,不再失眠。因此,有類似病症者,宜正確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