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一直很大,容易情緒焦慮而發脾氣,一旦發脾氣後接著耳鳴暈眩,造成白天工作漫不經心,別人交代也沒有聽進去…經醫師詳細問診與檢查,發現B先生有嚴重慢性中耳炎,並合併聽力退化,透過適當抗生素和血清素調節劑治療後,慢性中耳炎和情緒都逐漸改善,搭配耳鳴藥物治療後,耳鳴也跟著逐漸緩和…」
耳鳴症狀常常會讓患者心情不愉快,而心煩也會反過來干擾耳鳴症狀,兩者正是惡性循環的關係,進行耳鳴治療的過程,除了病人的「身」,也要兼顧病人的「心」!
詳情報導請見台灣時報報導
2021年3月25日 星期四
據報載,「聲音敏感焦慮症」合併「雙側耳鳴」會容易互相影響,造成病情交互干擾
「聲音敏感焦慮症」併發「雙側耳鳴」,雪上加霜
「…四十九歲的王先生受耳鳴干擾十多年,且有長期失眠和焦躁難耐症狀,經至精神科診所檢查發現,他同時併發「聲音敏感焦慮症」與「雙側耳鳴」, 在接受相關神經激素藥物治療,並轉介耳鼻喉科醫師做中耳積水處理後,不但耳鳴獲得改善,失眠與對聲音敏感的現象也逐漸消失,可以過著正常的生活…
…病患王先生長期失眠,而耳鳴又隨著失眠而更加惡化,並且伴隨明顯的焦慮症,任何尖銳的聲音都會造成王先生更加痛苦…」
詳情報導請見台灣時報報導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手腳控制不住亂動, 不是中邪, 也不是中風, 而是潛意識肢動症
及早發現, 及早治療, 避免併發憂鬱症!
文/蔡惠婷個管師
編/精專醫師曾秉濤、耳專神專醫師陳建志
吳小姐剛到一個外商公司就職,在公司裡因為是最菜的菜鳥,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清楚如何處理,只好常常熬夜加班趕工,讓自己剛上班一個月就身心俱疲,夜夜失眠。這樣的生活持續一個月後,吳小姐終於有時間能和心愛的男朋友一起聚餐,途中男朋友注意到她的手一直有不自主扭動的現象,擔心之下,吳小姐到了醫院接受全套的檢查,沒有癲癇,腕隧道症候群這些問題,最後結果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但是吳小姐的手卻還是一直在扭動!百般無奈之下,吳小姐只好與它和平共處,但是隨著日夜勞累身心俱疲的情形持續下去,吳小姐終於接近崩潰邊緣,開始出現日夜哭泣、夜間驚醒、終日恍惚、情緒低落、沒有元氣、食不下嚥的症狀,吳小姐開始接受精神科的治療,經過醫師的詳細問診後,診斷憂鬱症。經過醫師細心診療,搭配心理諮詢療癒以及藥物調整,與生活休養,吳小姐的憂鬱症終於獲得康復,說也奇怪,吳小姐的手不自主扭動現象竟然自己就痊癒了!
編/精專醫師曾秉濤、耳專神專醫師陳建志
吳小姐剛到一個外商公司就職,在公司裡因為是最菜的菜鳥,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清楚如何處理,只好常常熬夜加班趕工,讓自己剛上班一個月就身心俱疲,夜夜失眠。這樣的生活持續一個月後,吳小姐終於有時間能和心愛的男朋友一起聚餐,途中男朋友注意到她的手一直有不自主扭動的現象,擔心之下,吳小姐到了醫院接受全套的檢查,沒有癲癇,腕隧道症候群這些問題,最後結果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但是吳小姐的手卻還是一直在扭動!百般無奈之下,吳小姐只好與它和平共處,但是隨著日夜勞累身心俱疲的情形持續下去,吳小姐終於接近崩潰邊緣,開始出現日夜哭泣、夜間驚醒、終日恍惚、情緒低落、沒有元氣、食不下嚥的症狀,吳小姐開始接受精神科的治療,經過醫師的詳細問診後,診斷憂鬱症。經過醫師細心診療,搭配心理諮詢療癒以及藥物調整,與生活休養,吳小姐的憂鬱症終於獲得康復,說也奇怪,吳小姐的手不自主扭動現象竟然自己就痊癒了!
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訊息焦慮症合併網路成癮──現代人的通病
「訊息焦慮症」合併「網路成癮」
──現代人的通病就是持續追逐著大量的新訊息,反應出來的表現就是「持續追著手機」或是「不斷看著最新訊息」,甚至「機不離手」
多數個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對於工作及生活大小事,對於資訊「是否充足」或「是否為第一手資訊」,有極度的不安以及焦慮感,造成個案產生「震動鈴聲幻想」,隨時拿起手機觀看、好像隨時聽到以及好像感受到手機震動或是鈴聲的幻覺,久而久之後,形成手機電腦成癮而「機不離手」的現象,更甚者會讓個案連睡覺期間手機都黏在手上,造成無法放鬆好好睡。事實上訊息焦慮症其實沒辦法靠持續追蹤最新訊息來消弭。因為這是一個訊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不可能什麼訊息都看到。但是有訊息焦慮傾向的個案,心理上無法接受到這個事實,對於任何訊息仍然無法割捨,更甚者形成強迫思考收集資訊,因此形成惡性循環。

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耳鳴性預期性焦慮
文/蔡惠婷個管師
編/精專醫師曾秉濤、耳專神專醫師陳建志
何謂預期性焦慮 (anticipatory anxiety)?
「預期性焦慮 (anticipatory anxiety)」顧名思義就是事情還未發生,就先煩惱,如同所謂的「先煩惱起來放」,常常會使人莫名感到煩躁不安、甚至恐慌,長久下來會導致生活緊張、睡眠障礙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
「預期性焦慮 (anticipatory anxiety)」顧名思義就是事情還未發生,就先煩惱,如同所謂的「先煩惱起來放」,常常會使人莫名感到煩躁不安、甚至恐慌,長久下來會導致生活緊張、睡眠障礙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
耳鳴為何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
由於耳鳴患者常被各種連續性的聲音所影響,例如引擎聲、刮玻璃聲、電波聲、蟬叫聲等,24小時不間斷,進而對聲音愈來愈敏感,開始煩躁不安,一直擔心身體是不是哪裡有問題,加上平日生活以及工作中原本就存在的壓力,進而加重耳鳴,當個案愈焦慮與煩燥,耳鳴就愈大聲,就更焦慮與煩躁…形成了惡性循環,甚至有人會因此病發耳咽管肌痙攣、頸部肌肉過勞、睡眠障礙…,再製造新的惡性循環,嚴重影響白天工作與日常生活,稱之為「全面性自律失調」。
耳鳴該怎麼辦?
坦白說,對於耳鳴患者,應接受完整相關耳鳴檢測,例如耳鳴測定術,找出耳鳴病因與源頭,整合神經科、耳鼻喉科及精神科專業評估,同步治療聽覺障礙及情緒焦慮問題,搭配完整的社會心理評估,早期治療。
想跟耳鳴和平共存嗎?
若採姑息策略,設法「與之和平共存」,長期下來可能會忽略潛在風險,例如聽力逐漸受損、智能逐漸退化及其他危險的耳鳴。須注意的是,過度焦慮會加重大腦負擔,造成前額葉萎縮,而情緒障礙會危及社交與工作,造成經濟損失。
積極治療,迎向美好
坦白說,耳鳴並非無法醫治,只是一開始就很難診斷!在醫學上,只要有診斷,就會有相對應的治療策略。因此,盲目地焦慮,並無法治療疾病,建議患者應接受專業檢查,找到真正原因並且對症下藥,積極治療,才能擁有健康美好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 耳鳴為何常常與失眠一起出現?淺談「耳鳴性睡眠障礙」2. 你是不是對某些聲音會產生特別強烈的反感呢? 小心這是音律強迫症 (Misophonia)
3. 不明頭痛耳鳴 小心「顱內低壓」要命
4. 迷路、幻聽… 大腦「空空」引發智能衰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專醫師曾秉濤
本院聯絡方式:https://www.prospect-clinic.com.tw/information.html
本院交通方式:https://www.prospect-clinic.com.tw/traffic.html
😉註:精專 曾秉濤 醫師 畢業於台大醫學系,之前任職於文信診所 (現 文化身心診所)、慈惠精神醫院與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專長於強迫症診療與安眠藥戒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院交通方式:https://www.prospect-clinic.com.tw/traffic.html
😉註:精專 曾秉濤 醫師 畢業於台大醫學系,之前任職於文信診所 (現 文化身心診所)、慈惠精神醫院與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專長於強迫症診療與安眠藥戒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