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抗憂鬱劑 (antidepressants) 和抗精神病劑 (antipsychotics) 到底是改善夢遊還是造成夢遊?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 曾秉濤 精神專科醫師


凡有規則,必有例外



我們前面節提到過夢遊的病生理原因以及苯二氮平類藥物 (benzodiazepine)造成夢遊現象的可能原因,在接下來的這個章節,我們會繼續整理目前臨床上抗憂鬱劑 (antidepressants) 與抗精神病劑 (antipsychotics) 可能會造成夢遊現象的原因以及已經被報導引發夢遊現象的藥物。


抗憂鬱劑 (antidepressants) 與其他血清素相關藥物


如我們在「夢遊現象背後的病生理機轉」提到的,抗憂鬱劑理論上可以透過「解焦慮效果」以及「減少睡眠覺醒的機率」兩個方向來減少夢遊的可能性,因此比較不會產生夢遊現象,但是事實上,還是有些許個案報告顯示,有些抗憂鬱劑仍然會造成夢遊現象,例如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裡的amitriptyline,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裡的paroxetine、fluoxetine與sertraline,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 (serotonin and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裡的mirtazapine,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再吸收抑制劑 (norepinephrine and dopamine reuptake inhibitors,NDRI)裡的bupropion,上述這些藥物都有被報導過會造成夢遊現象。

這些藥物引發的夢遊現象很可能來自於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在睡眠周期的作用:事實上,這兩種神經傳導因子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腦內賀爾蒙)除了調節情緒之外,也會調節睡眠周期,因此當外來的因素改變了這兩種神經傳導因子在腦內的濃度時,也有可能同時造成睡眠周期的變化,而導致患者出現夢遊現象。

另一方面,治療躁鬱症用的鋰鹽 (lithium) 也曾經有人出現夢遊情形,這部分或許和鋰鹽在血清素與多巴胺系統的部分影響來解釋,但詳細機轉在目前醫學界裡仍然不是很清楚。





抗精神病劑 (Antipsychotics)引發的夢遊現象


抗精神病劑依照其藥理作用,又分成傳統型抗精神病劑 (typical antipsychotics)與非典型抗精神病劑 (atypical antipsychotics),這兩種抗精神病劑主要都是在多巴胺受體上面阻斷多巴胺的功用 (dopamine antagonist):其中傳統型抗精神病劑在多巴胺受體上面的結合力較強,因此產生的效果較持久但也容易產生較多的肢體僵硬 (也就是所謂的類巴金森症)等副作用;而非典型抗精神病劑的結合力較弱,雖然效果較不持久,但也比較不會出現肢體僵硬副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非典型抗精神病劑除了前述的多巴胺系統之外,也會作用在血清素的受體上面,血清素在睡眠週期的腳色在前面抗憂鬱劑部分也提過,因此會影響到血清素功能的藥物都有可能影響睡眠周期,進而影響夢遊的可能性,因此也有出現夢遊現象的機會。

目前臨床觀察發現,除了一些傳統抗精神病劑 (chlorprothixene、perphenazine、和thioridazine,事實上,這些藥物臨床上已經鮮少使用) 曾經出現夢遊副作用之外,目前尚有兩種非典型抗精神病劑也曾經被報導出現過夢遊現象,它們分別是olanzapine與quetiapine。


本文摘錄自 Sleep Medicine Review期刊最新文章
Medication induced sleepwal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363449)

Adapt icon by Juan Pablo Bravo, Anniken & Andreas, Mohamed Mbarki, Natalie Doud, Gregor Cresnar, Gan Khoon Lay from Noun Project